根据经验给小孩用药,用药剂量不按医嘱;将药溶于食物后给小孩服用;用药不见效,会自己加大剂量;中午忘吃药,晚上会加倍用药……近日,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、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指导、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“三公仔爱子有方中国儿童用药安全白皮书”发布会在广州举行,会上发布了我国首部全面反映并指导儿童用药安全的权威报告。
儿童用药安全白皮书显示,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,而其背后,是我国儿童用药研发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、儿童药品临床试验难以进行等尴尬现实。数据显示,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有18万余条,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批文仅3000多条,涉及品种400多个。
调查报告
感冒占儿童发病首位
随着市民健康意识提高,儿童用药安全日益得到重视,成为继“食品安全”后又一个进入公众视野的重大课题。《2013年中国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》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,儿童家长样本量为3368份,儿童家长访问城市包括2个直辖市:北京、上海,12个省会城市:广州、成都、沈阳、南京、武汉、长沙、济南、石家庄、郑州、杭州、福州、西安。
从本次全国性的调查数据中发现,儿童发病前五种疾病分别是感冒/发烧、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和消化不良、肠胃炎,从中医角度,儿童上火比例也较高。在0-8岁儿童中上火发病率高达54%,其中广州儿童上火发病率最高,有77%反映过去半年曾有过上火经历;而北京儿童上火发病率66%,沈阳则为60%,亦高于平均水平。上海儿童上火发病率率为31%,是发病较低的城市。
上火发病症状中,大便干结是最为常见的症状,有42%的孩子有此经历。其中成都孩子最为严重,高达62%试过大便干结。北京孩子还容易便秘,有42%出现过便秘症状。广州孩子则反映咳嗽痰稠的症状较多,为47%,高于平均水平的15%,可能与本地水土及空气质素有关。
而面对儿童上火,家长通常会采取怎样的处理措施?有91%的北京家长认为给小孩喝大量的水。沈阳人则认为应该立刻买药给孩子吃,选择该选项的家长占比77%;广州家长们则比较传统,选择买凉茶喝的比例在所有城市中最高。此外食疗也是广大家长较青睐的方式,在所有调查中有45%的人会采取调节饮食、煲凉茶等食疗方式。总体来看,选择看医生的人不多,除了北京家长有41%选择外其余城市选择该项的均较低。但从整体上看,年龄越大的儿童上火,家长选择用药解决的占比越大。4-8岁儿童的家长自己买药的占比为62%
专家建议
科学用药避免危害
就小儿上火的防治,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、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常燕群教授建议家长应该予以重视:上火代表体内水分缺失,影响儿童的正常活动和身体发育,其中便秘症状会形成排便恶性循环,眼屎增多容易引起病菌入侵,口舌气泡会影响孩子食欲,进而影响孩子营养供给,此外还有影响孩子睡眠,导致生活作息紊乱,降低抵抗力,形成恶性循环等问题。
“要特别提醒的是,小儿轻微便秘多数因上火引起,现在小儿上火家长用药治疗已经比较普遍,但一般不建议用泻药,我在接诊时就遇到过几例,由于错误用药导致,结果小孩腹泻不止,造成很大的身体伤害。”常教授表示,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,保证孩子的休息时间和质量,同时保障儿童饮食结构合理、健康,多喝水多吃水果,教育小儿少吃甚至不吃油炸食品,就可以有效预防上火。
常教授建议,用药最好选择较为温和儿童专用药,配合饮食调节。从中国儿童用药安全白皮书看,儿童上火服用过的上火药中最多见的是板蓝根颗粒,但最常服用的是小儿七星茶。相对而言,选用儿童专用降火药进行缓解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。如果已经造成腹泻,也不要贸然用止泻药,多用口服补液等方式补充水分。
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张步咏则提醒,家长还要注意常见用药误区,不当用药行为可能给儿童带来安全隐患。根据中国儿童用药安全白皮书的调查结果,在6种不科学用药行为中无一犯错的家长占比只有18%,最常见的用药误区包括:1、担心副作用,症状消失就停药;2、根据经验给小孩用药;3、用药剂量不按医嘱;4、将药溶于食物后给小孩服用;5、用药不见效,会自己加大剂量;6、中午忘吃药,晚上会加倍用药等。
严峻现状
儿童用药品种奇缺
调查报告还显示,儿童用药还面临一个异常严峻的现状:品种稀少。数据显示,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有18万余条,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批文仅3000多条,涉及品种400多个。而记者近日走访了广州多家药店,发现儿童用药品种单一、类型不全。药品种类多集中在治疗感冒、咳嗽、清热一类的药品上,其他药品很少。
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承绪表示,我国约有4亿名儿童,儿童患病率达12%左右,可是儿童专用药却极其缺乏,表现在药品品种少、剂量规格少、剂型少3个方面。多家儿童医院的医生则指出,由于儿童药品种类、剂型缺乏,医生在开药时,在用药剂量上经常采取将成人用药酌情减半等方法,临床上儿童用药超说明书使用问题突出。
数据显示,2011年我们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一共收到97669份0-14岁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和事件报告,占所有报告数的11.5%。而《2013年中国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》则显示,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.9%,新生儿更高达24.4%,分别为成人的2倍和4倍。
儿童用药品种为何如此稀缺?据业内人士介绍,儿童临床试验的复杂程序和风险远高于成人临床试验,同时,很多儿童药物的季节性较强,生产成本高,利润低,导致很多企业研发生产积极性不足,不愿意投入财力或精力专注于儿童用药研发。
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宋华琳建议,国家应建立鼓励儿童用药研究开发、生产的配套政策,如设立专项儿童用药研究基金,为儿童药研究开发、审评审批提供技术指导,设立市场独占期或延长期,对儿童药生产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产业扶持政策。有药企负责人则希望,鼓励儿童药物研发的配套政策应包括儿童药定价机制、医保制度、招标采购、税收制度、审评审批等多个方面,增强企业研发生产儿童药物的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