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季之间,很多疾病易发。因此,出于防病需要,有些人会选择煲些保健中药来吃。但是,俗话说得好,“三军未发,粮草先行”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黄昌锦医师提醒大家,在煲中药前,也需要做好准备,如器具、用水、火器等。当然,作为现代人,很多时候也就因地制宜,不一定都按照既往的套跑去做了,但是有几件事由于人们生活中常有误区,因此作如下提示。器具:避免用铁制锅具煲药煲中药一般选择用砂锅,避免用铁制锅具。用砂锅煲中药是最科学的用具,因为砂锅是陶制品,不会产生化学反应。然后把需要煲的中药饮片放进砂锅中。加水:凉水放置半天后再来使用煲中药用的水一定是凉水(至于是用自来水还是用纯净水,就看各位的条件了,推荐是用纯净水或自来水放置半天再用),不要用开水,加3~4碗水(一般是浸过药面约1中指末节),把中药完全浸泡,最好浸泡半小时再煲。至于古人根据不同的疾病用不同的水煲药,有条件的话也可参考。煲药:火候不宜一成不变中药泡好后,放在火上开始煎煮。在中药煮沸之前用武火(大火),煮沸之后转为文火(小火)慢慢煎煮,根据不同的药物性质决定煎煮的时间。一般情药物煲药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,若观察到药煲中的水比较多,可适当煲久些许时间;解表药煮开后再煎煮8~10分钟即可;补益类的中药要煎煮30分钟以上等。翻渣:加水量减半 如煲干了应弃药即煲第二次。第二次煲,加水量大概是第一次的一半左右,是煲20分钟左右,煲完看看药汤多不多,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。若药汤较多,可以再多煲一会儿。 发表解肌的药物一般不翻渣。黄医师提醒,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煲干了,那只能倒掉。所以煲中药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才行。同时也强调,如对煲中药存在有任何疑问,最好还是咨询主治医生,以相关医生说法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