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,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的按摩、揉捏、拍打等手法,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、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,在小儿推拿中,有一些特定的穴位是每证必做的,这些穴位对于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,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穴位及其作用。
1、太阳穴:位于眉毛与鬓角之间,是头部的重要穴位,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、头晕、失眠等症状,对于小儿感冒、发热也有一定的疗效。
2、风池穴:位于颈部后方,大椎穴下方约1.5厘米处,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部疼痛、肩颈僵硬等症状,对于小儿感冒、咳嗽也有一定的疗效。
3、肺俞穴:位于背部,第三胸椎棘突下1.5厘米处,按摩肺俞穴可以增强肺部功能,预防和治疗小儿感冒、咳嗽、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。
4、胃俞穴:位于背部,第十二胸椎棘突下1.5厘米处,按摩胃俞穴可以调节胃肠功能,预防和治疗小儿消化不良、腹泻、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。
5、脾俞穴:位于背部,第十一胸椎棘突下1.5厘米处,按摩脾俞穴可以增强脾胃功能,预防和治疗小儿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。
6、肾俞穴:位于背部,第二腰椎棘突下1.5厘米处,按摩肾俞穴可以调节肾脏功能,预防和治疗小儿遗尿、尿频等泌尿系统疾病。
7、大肠俞穴:位于背部,第四腰椎棘突下1.5厘米处,按摩大肠俞穴可以调节肠道功能,预防和治疗小儿便秘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。
8、小肠俞穴:位于背部,第一腰椎棘突下1.5厘米处,按摩小肠俞穴可以调节小肠功能,预防和治疗小儿腹痛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。
9、三焦俞穴:位于背部,第一腰椎棘突下3厘米处,按摩三焦俞穴可以调节三焦功能,预防和治疗小儿水肿、尿频等泌尿系统疾病。
10、肝俞穴:位于背部,第九胸椎棘突下1.5厘米处,按摩肝俞穴可以调节肝脏功能,预防和治疗小儿黄疸、肝炎等肝脏疾病。
这些穴位在小儿推拿中具有重要作用,每证必做,在进行小儿推拿时,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、揉捏、拍打等手法,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,小儿推拿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,以确保安全和有效。